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0|回复: 3

[影音] [越狱] 再转一帖,还是关于我最喜欢的Kellema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1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主角是用来讲故事的,配角是用来爱的。

坦白说,这句话并不太适用于第一季中的男主角。而时至第二季,MS对我来说逐渐只剩下了作为故事主线发展讲述人的意义,就角色本身而言,实在是味同嚼蜡。可能是第一季中对MS这颗大洋葱剥得太过充分和完美,以至于到了第二季剩下的几乎全是剥洋葱的后遗症,例如紧锁眉头,例如双目噙泪。印象中除了救Sucre、查Mahone等回光返照了几次外,实在是乏善可陈,不知不觉中就让我失去了对这个角色去迷恋去解读的耐心。

倒是一众配角各个精彩。
个人最喜欢的是Tbag,Mahone和Kellerman。
而随着K的角色层面不断展开,花开蒂落一般自然的,热爱定格。

就角色本身而言,T和K戏份的逐渐增多、角色的日益出彩,与其说是受人气影响,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与演员表演本身所赋予其角色的丰富层次有关的说法。由于是边拍边写,编剧似乎从演员身上看出了这个角色更多可供采掘的东西,索性全部述诸笔端,捎带着也顺应了一把民意。与T等相比,K这个角色的还是有其特别之处的:

K与故事主线。
K的角色展开一直紧密追随主线,而且贯穿于Linc- 公司阴谋的始终——这种状况在PB所有的配角中唯此一例。

越狱的故事因Linc入狱开始,因Linc沉冤而真正停止(既然编剧大人本只打算拍两季,也许诺说第三季的故事线安排会完全不同,所以就不考虑了)。虽然陷害阴谋并非由K酝酿而起,但具体的策动执行却借由他的动作完成。而在最后一集中,也正是在K的证词和其保留的证据下终于得显清白。意即,Linc在K的安排下入狱,又在K的安排下解脱,前后呼应地相当规范,有种解铃还须系铃人的观感。

整个第一季,作为阴谋受害一方MS在监狱内和其他配角的群戏相当精彩,也常常因这些角色使得MS越狱的难度因内部的阻力而加大。在监狱外,K是阴谋发动一方的代言人,并不断通过与监狱内的官员(如Pope)和囚犯(如Turk guy)的互动,试图把阴谋的能量不断地从外向内引入,导致MS越狱的难度因外部的阻力而加大;同时,他对V寻求合法途径解救Linc 的成功抑制,也使得Linc要想出狱只有越狱一条路~~越狱的故事就此缤纷不断~~

从第二季开始,配角的各自逃窜使得越狱的支线迅速增多,虽时有交集,但分线描写时难免顾此失彼。如果对某个配角不太感兴趣,快进一下也无大碍。但K的出场不仅每每与主线有关,甚至会影响到看剧人对主角人物命运走向的判断。从那句"What?Sara?"开始,大家就在小心猜测他会不会反;被删除资料枪击Mahone后,大家开始全面讨论他是真反还是假反;接到Caroline的电话,大家又担心会不会反回去;拆穿Faux-Caroline后,继续讨论这次是不是要彻底反了;即使看到他壮士扛着狙、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架势,也不敢轻易确定到底他是哪一边的。自从Kim说完那句’make him a ghost'后,K就真的像个ghost般地游移在主线的正反两方,虽然难辨方向,却从未彻底地游离。

尽管有钟爱的角色,但看剧主要还是看故事,我承认K的特工身份和角色走向上的巨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双重神秘感对我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让人猜着猜着就毫不自知地泥足深陷。但如果这一切与故事主线无关,很难说这种吸引力会不会这么致命。


K的角色发展。

K在PB中算是角色展开最完整的一个。从第一季中不折不扣的MB,通过第二季中段的摇摆过渡,发展到结尾的回头是岸,他的身份随着越狱这一事件的变化同步振动,角色性格也随之逐渐丰富,起伏巨大。

在角色性格的刻画上,编剧对于其他配角几乎都花了大段(相对于每集有限的45分钟而言)与主线无关的篇幅进行性格描写(比如Cnote在快餐店),而对于小K,除了与18集才出场的K妹简短的两次对话外,其性格特点和背景介绍完全是在故事主线叙述的过程和与主角人物的对手戏中悄无声息地展开完成,人物轮廓逐渐清晰,形象逐渐立体,也可能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移情效果特别突出。

忍不住要赞一下Adelstein的演技。通常,角色命运出现巨大的起伏,特别是这种因为愚忠做尽坏事、事后又幡然醒悟浪子回头的恶俗桥段,在戏份不多的情况下,演员把握起来绝非易事,稍有不到位就会产生两极的后果:要么在演MB时让人觉得不够狠,要么在转变后让人觉变得太快。但Adelstein的表演很有说服力,在第一季让人看到就恨到或怕到牙颤的MB,在第二季慢慢凸显人性一面,看起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毫无生硬。


K的台词。

个人认为PB的很多台词是很值得回味的,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从T和K的嘴里说出来的。T就不用说了,几乎句句经典,他在十八集中预约心理医生时叫自己作Mr. Webster绝对实至名归——顺便一提,作为一个价值观和审美观都相对保守、对猥琐和文艺腔都极度反感的人,看着一个无比猥琐(当然RT本人还是挺帅的~)、貌似还带有南部口音的重犯,时不时地狂吐红宝单词,说出一些文艺小生都不一定会说的散文诗一样的句子,非但一点儿都不觉得别扭,居然还觉得相当受用,实在要对RK的演技顶礼膜拜一下~~

部分由于特工身份的关系,K的台词都比较短小精悍,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张力;时常带着冷冷的幽默感,气死人不偿命;偶尔还在字里行间小玩下心理学和哲学,搞出几个玄妙的暗喻。比如那句为众人津津乐道的"Sercret Service, uh,it's untraceable. But,thanks"。 相较于台词的文字本身,Adelstein的表演绝对是对这些台词的再创作,比如很平常简单的一句"Killling people."或是"You want a pandemonium?",配合Adelstein特有的语调和表情,立刻就变得生动,想到就会笑。

关于结尾

记录下K的最后一舞: In the French resistence it was considered a high honor to face a nazi firing squad; the highest honor was to smile when they shot you. K口中那段历史的沉重压得看剧人有点透不过气来,而K只看到这段历史中的光荣。
有的男人长得真的很男人,有的男人把“Honor,duty, country”挂在嘴上碎碎念,但有几个男人在面对指向自己的枪口时能真的笑得出来,还置身事外似的玩着冷幽默“Took you long enough”
七枪!~~
都不忍心再去数一遍,只记得七枪过后镜头推的那个远景,黑压压的一排巨柱~~K就这样成了那个黑暗殿堂中的牺牲品
其实K在决定出庭的一刻就已经重归强大,因为他的信仰又回来了,“Honor,duty, country”,这才是K真正的信仰——他也用生命捍卫和证明了这一点。

不想说救赎,因为这对K来说不够专属。
人皆有原罪,皆需救赎。所以K是不是在完成救赎我根本不在乎。

也不想说会不会没死,因为悲剧性结局无疑比大隐于市或重出江湖的结尾来得更有力量。
不如就这样让属于他的乐章在一连串华丽的和弦后嘎然而止,留给听者绕梁三日般无穷无尽的回味。有点像国画里面的“飞白”,突然没有了墨迹,但想象空间更甚,透视感更甚。


其实并非因你而看越狱,却在你离开的一刻选择离开。




语言多苍白,不如静静的纪念:
第一次亮相,第一句台词


最后一次出场,最后一句台词


那些过往








那些喜怒哀乐






那些人
与她


与她


还有她


在这里


一切归于纪念




K对Sara说:It was good knowing you, Sara
 楼主| 发表于 2007-4-1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贴个背景音乐,看这帖的时候配合这段音乐听,感觉很不一样
http://mail.ssc.edu.hk/music/juliesong.mp3
发表于 2007-4-11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6-1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是衰人一个,倒霉事都赶上了,尽管有本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吹友吧 ( 京ICP备05078561号 )

GMT+8, 2025-1-25 23:11 , Processed in 0.3019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