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测试音质可以这么做:通过比较波形图来看出MP3对于音频回放的还原度如何,MP3的输出波形跟音频文件的原频谱图越接近我们就认为其回放还原度越高,也就认为他的音质越好。为了便于观看频谱图我们使用固定频率的音频文件来测试而不用动态的歌曲文件,比如可以用固定频率为1KHz的音频文件,这样得出来的波形图是基本上是静态的且波峰固定便于比较。
我们要用到的音频文件可以用频率发生器软件来产生,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褒耳机软件,比如Test Tone Generator,然后用SpectraLAB录制并显示出其波形。录制出来的WAV文件也是用同样设置的LAME转为MP3文件。然后把制作出来的MP3文件拷到MP3随身听中,把你的MP3的耳机输出口与声卡的LINE IN接口连起来播放刚才拷入的MP3文件,用SpectraLAB得到其播放时的频谱图,与刚才录制时得到的频谱图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具体的操作使用过程:
下图是Test Tone Generator的界面,把Initial中的数字改为1000,然后按下ON,这时输出的就是固定频率为1KHz的音频了
录音过程中在显示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Copy As Text,可以把曲线的数值列表拷贝到剪贴板;选择Copy As Bitmap,可以把曲线图以位图拷贝到剪贴板,把录音时的频谱图保存下来便于跟后面MP3输出的频谱曲线图作一个比较。
这时录音保存下来的文件是WAV格式的,然后大家再用LAME之类的软件转成MP3格式的,把转成的MP3文件拷入我们的MP3机中。
接下来把MP3的耳机输出口与声卡的LINE IN口相连,播放刚才我们拷进去的MP3文件,选择SpectraLAB的Mode菜单下的Mode/Real Time(实时模式)项,按下Run键,开始测量输入的MP3音频,之后一样的把显示出来的频谱曲线图保存下来。
下图是用iRiver的iFP-590播放频率为1KHz的音频文件时得到的频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590在中高频段以下曲线比较平直(变化幅度小于1dB),高频同样出现比较大的幅度变化,接近20KHz外呈直线下滑。在1K谐波曲线上表现为:左右声道音色表现比较平衡,由基波1K到3K频段谐波过渡比较平滑,并且谐波衰减速度比较快。总体来说音质很不错。
View菜单
Time Series:时间序列,显示音频信号的时域波形曲线,即振幅时间曲线,相当于示波器的显示屏。
Spectrum:频谱,显示音频信号的频谱曲线,即振幅频率曲线。
Phase:相位,显示音频信号的相位相位,即相位频率曲线,可用于比较两个通道信号的相位差。
Spectrogram:彩色声谱图,即频率��时间曲线,显示音频信号随时间变化的频谱构成,并以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振幅。
3D Surface:三维表面,显示音频信号的三维频谱曲面图,即频率��时间��振幅曲面,相当于在二维频谱曲线上再加上一条时间轴。
Utilities菜单
Signal Generator:SpectraLAB自带的信号发生器,测试音频时不用前面的提到的Test Tone Generator用这一项也可以,快捷键是F11,打开信号发生器,选择扫频正弦信号(Freq Sweep,就可以设置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了,如图
Peak Frequency:峰值频率,即整个信号频谱中最强成分的频率。
Peak Amplitude:峰值振幅,即整个信号频谱中最强成分的振幅。
Total Power:总功率,即整个信号的总均方根功率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被测电声设备的总谐波失真。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 Noise (THD+N):被测电声设备的总谐波失真+噪声,这个值总是要大于TH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被测电声设备的互调失真。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被测电声设备的信噪比。
Delay Finder:用于计算左右两通道之间的延时。当该项被选中时,会弹出如图十六所示的窗口,显示两个通道间的延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