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喜欢的一篇关于Palm的文章; ~- E5 {( m0 a' h( p
http://www.hi-pda.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25222
/ v8 w/ z8 {9 y( @7 y: R1 E& y; ^( L3 |2 w/ U+ R* q4 C
一起重温,《Palm的数位禅道》
5 g' j1 h2 [ P. i7 g) @- ~6 j" s) D6 X3 y! R1 ~
Hipda居然未贴过——这篇可以入选与palm有关的中文老三篇了。
. K7 q- u8 V# w" s. z( }6 N“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B) u( _3 R# F- c; @$ i屈原两句话就写尽了洞庭湖。
# ?( V0 l( I; L我也很佩服这个作者——很多我想说的话,几年前他就都说完了。$ q/ A) b1 {( R! L8 R
每读一次,就削减一点对别的OS的欲望——即使现在。
2 Q# F* A- U3 \/ p) q************
- D" _9 B6 G; EPalm的数位禅道
7 h9 L' d; g5 f3 L& W) K过去三周,我在纽西兰休假,享受我期待已久、完全放松的日子。回到台北才没几天,专栏的催稿邮件便迸地跳出电脑萤幕,有点像军队收心操的号角,催促我早点回归忙碌的台北步调。
$ ]0 e) J4 q- ] @* i/ ^ P这次的纽西兰之旅,我几乎都住在奥克兰的亲友家中,大半的时间在市中心与周边一带悠闲地游走。旅游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已成了一件吊诡之事。一旦“休闲”成为一种工作匮乏感的补偿活动,人们靠著一股“捞回本来”的热情,往往反而在当中消耗了比工作更多的心神与体力。
{! J6 n. b1 I/ L/ S我那种“慵懒而不够勤奋”的旅游行为,会引来亲友们:“花那么多飞机钱来,应该尽量走远些,不要老是在奥克兰”的直觉忠告,实在不难理解。所谓“应该”,意味著一种对“旅者义务”的角色期待;所谓“花了机票钱”,则无非在暗示我成本效益的失算。
0 r7 f7 Y. P8 i7 S7 J" d# T7 f人在奥克兰,我决心逆向操作,要用更慢的移动速度,更反高潮(anti-climax)的旅游方式,来记录一个人,像一只小蚂蚁穿过起司蛋糕般,缓慢穿过纽西兰的切身体验。这一路陪伴我的,是网站里被我描述为“最喜欢宠物”的palm。
: F, l+ }$ I, n1 l% y5 f我用palm随性搜集了奥克兰不同湾区的海潮声;记录了海鸥、紫鷭(Pukeko)、水鸭高低心情的各种叫声;用蜡笔、铅笔、水彩的笔触在palm上涂鸦一张张感动的风景;在palm里保存了海边贝壳、城市人潮、山丘羔羊、熙攘市集的光影;用palm抄录了博物馆、书店里令人深思的简洁文字;当然也在 palm的日记本中记录了每一天的奇遇与思绪。
, F( t* F( |1 V) v1 z1 h8 A* F% G想像中的palm,是都市经济里像千手观音般忙碌的人,才需要用到的伏魔法器。令我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在我刻意放慢脚步的休假旅程中,palm仍像只忠实老狗般贴心地跟随在旁。归国途中,我看著手中小巧但却满载著回忆的Palm,想到一路上竟不太感觉到它的存在,脑海突然浮现了那份关于Palm的重要文件:“Palm的禅道”(The Zen of Palm)。
! G# `4 U# x0 B1 k ^( b# |: |7 `如果你登上PalmSource的网站,至今仍能够看到这份维系著Palm设计与使用文化的历史文献,在这份充满禅问(“如何让大猩猩学会飞行?”、“如何把整座山放到咖啡杯里?”、“如何跟聋哑者讲话?”)的文件结尾,Palm的孕育者再次向未来的程式设计师们叮咛Palm的设计哲学:6 n5 a1 M- v. `# \
“你的目标既需创意,又具挑战;服侍顾客的同时,要能够保存他们的内在宁静(inner tranquility)─这就是Palm的禅道。”0 K$ p) y+ L/ t3 l6 d) `1 d1 Z
我静静地自问:“Palm究竟意味著什么样的数位体验?透过Palm而联系上这世界的我,想望的是什么样的数位生活?”,渐渐感觉到存在于我跟Palm的数位关系中,仍有著隐约却亟待肯定的可能性。- S0 ?/ P' \) U2 B7 A8 d
“把电脑越作越小”,并非从Palm才开启的梦想,PC打败main frame是更清楚的分水岭。藉著对实体世界的模拟,创造出易于理解的介面,理应归功于Macintosh的突破。Palm能够在Newton失败之后,成功地打开了PDA的开阔天地,创造出非常独特的数位使用经验,我猜想,应该是根源于它对PC文化的逆向禅思吧?
2 L! @; W8 O5 N0 Q# L5 F) x“追求更多,获得更少”(More can be less)!超快的CPU、超大的记忆体、超多的功能,“那是恶性循环的开始!!”,Palm早就对这些永无休止的数位渴望提出警告。“只使用20%,却必须扛著多余的80%”,结果将是花更多的钱、浪费更多的电、却用到越来越少的功能。Palm使用“小到令人瞧不起”的8MB所能办到的事,仍旧令人惊讶。
5 w, [- H6 Z, B7 a“力道来自于把琐碎的事一一做到”、“简单方能专注”(Simplicity brings focus),在这个人们将能够同时上网、听音乐、画图、收email、写报告,界定为数位“酷”事的时代,Palm禅师对于“一次只专心作好一件简单事”的提示反而更具颠覆脑袋的启发性。至今Palm的禅道仍旧坚持用极端简约清爽的介面(萤幕上常只出现两个按键),极端简化的直觉步骤(连开机通常不超过三步)来操作。“悟道之路”的那一章写著:“记住,Palm该向手表学习,而不该心向PC”。
' x: r, x- p) D5 e“Palm可以同时把书籍、字典、相本、行事历、录音机都带著走”。碰到不熟悉Palm的人我常这样介绍。这些说词无疑是对的,但显然违逆了禅师的教诲,它们不是“Palm之为Palm”让我在数位时代下感受到解脱的真正本质。4 c. J( ^) v' T) s
数位化把越来越多的东西转换成0与1的组合,可以接受多工多能的快速处理,空间压缩也随即允许人们更大的移动性。但真正让Palm挺立而出的,是它专注于“输入”与“输出”的便捷。Palm的使用习惯调查,突显了这点特色。人们平均每天使用PC两次,每次使用25分钟;相对地,平均每天使用Palm16 次,每次不超过2分钟。Palm确实像手表,在“想看时间””与“看到时间”之间,很容易便浑然忘了它的存在。
/ b& ]5 i3 u) `& u; Q据说,辅助家务的电器发达并没有让家庭主妇更为悠闲,因为它们同时也带来更细致、更严密的清洁标准(冒一点被指责性别偏见的风险,男士们可以想像一下,洗车的工具繁多,是否便减少了洗车所消耗的时间?)。数位时代充斥著资讯刺激,我们却越来越难有吸收反刍的喘息机会;电脑越来越多工多能,我们的生活跟著也在时空挤压中变得切割零碎。刺激很多,遗忘得更快,一人多工,却遗落了跟自我的亲密性。但是,Palm设计的数位禅道,竟让我反而有种解脱的自在?
! a* u5 L; u+ {2 Z8 r OPalm解决方案,既极端叛逆,又极端顺服,出人意料之外。它不倚赖更强大的机器力、更快速运算的CPU来驾驭一切、解放自由。反而更积极地寻求一种单调、被动的适应。你资讯零碎杂乱又随时浮现,我就化整为零,在每一个当下顺势应对;生活中灵光断续乍现,我就在启示的瞬间,随性拈来保存。唯有化繁为简,才能够在每个当下的感动中累积永恒。想想,我人在纽西兰,跟著身心移动与外界接触的摄受行识,所见、所思、所闻,不正是在无数次开机、关机的一分钟间串接起来的吗?, L- ] ^4 X3 U5 O, ]+ j' \- Y8 `
就拿这篇文章为例,它萌芽于香港赤腊角机场候机室的灵感一击,我随手打开Palm,在BrainForest软体中种下“Palm的禅道”,这样一句起头的思想种子。然后,回到台北,继续忙碌的生活,在捷运车厢、在早餐桌上、在购物走道、在清晨初醒的床上,随性施肥接枝,渐渐看著它长出嫩芽、枝干、终于稍具雏形。这才从Palm里的温室,移株到“数位时代”的平面一隅。6 q4 h$ A y: x# b$ H/ `% q
在Palm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做工的,并非高速运算的数位机器,而是朴实地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实作、感受的数位人。真正服鹰于禅道的Palm,不在炫人耳目的功能,而在发挥它“不要惊动使用者内心的宁静”、“更少才能更多”、“简单方能专注”的朴实道理。这设计哲学听来或许卑微,但它或许反而更能陪伴我们悠游于数位时代。毕竟,迎面资讯时的意义生产者是不时在体验、感应、书写创作人生的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