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 Q# e& B# \8 u
+ |3 z8 Q( `8 i0 o, ?# i# m, a. W$ l' e
黑莓公司CEO托斯腾·海因斯(Thorsten Heins)和前任联席CEO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
9 C1 n+ U! [# u5 t; x 导语: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网络版周五刊登题为《透视黑莓衰落:智能手机发明者何以未能与时俱进》(Inside the fall of BlackBerry: How the smartphone inventor failed to adapt)的评论文章称,虽然已经改名黑莓公司的RIM被很多人誉为智能手机的发明者,但在iPhone和Android崛起的今天,它却逐渐被市场淘汰,甚至难逃被收购的命运。究其原因,还在于内部的意见分裂导致决策速度放缓,多次丧失重要机会。2 D9 Y4 L Z" u' G
- j* X: E/ ^; I1 [4 ]4 ^
1 [5 G' t" J( D/ o; J( J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i, r! A1 Z% D) W7 V4 ~
/ j$ b/ v2 U: u. E9 L 去年末,RIM CEO托斯腾·海因斯(Thorsten Heins)与董事会碰了个面,商讨新手机的发布计划,希望以此重振公司命运。
6 }1 M! r K+ o7 c
8 i4 o- E4 w& r( O 他的秘密武器是黑莓Z10,一款搭载玻璃触摸屏的智能手机。但据知情人士透露,RIM的一位董事却感到很沮丧,而且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RIM的文化出了问题,Z10就是最好的体现。, S/ Q; e9 t5 B1 p
6 g" M" w3 m2 i- `# e4 R( |1 G
这位董事正是迈克尔·拉扎里迪斯(Michael Lazaridis),RIM联合创始人兼前联席CEO。拉扎里迪斯在会上指着一款配有键盘的黑莓手机说:“我看好这个,它与众不同。”他又指了指一款触屏手机说:“我不认可这个。”* }/ n" x5 Y4 p6 x+ g5 e6 i
5 t$ a/ G* ^. }; M3 ~. m" [# |8 F/ ]$ ?
拉扎里迪斯警告说,放弃深受企业用户欢迎的设备,转而开拓日益拥挤的触控手机市场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的看法也赢得了一些董事的赞同。
: ?/ n7 S) P9 V Z) z& @1 f8 B5 N: P$ o
那一次的分歧折射出了RIM的衰落原因——这家已经更名为黑莓公司的智能手机巨头已然日薄西山。他们上周五宣布,第二财季亏损9.6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Z10手机的巨额库存减记。为了压缩成本,该公司还裁员450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40%。 L* l6 \. E3 R" l {7 i
) z/ `) |1 _! \$ H+ `9 a 短短5年间,黑莓的市值就蒸发了750亿美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惨烈的状况?《环球邮报》的调查显示,该公司的一系列高层冲突制约了他们的研发能力,最终导致了加拿大头号科技公司的陨落。
- ]9 {$ k6 {6 `7 t' P3 M# J2 ]
- Y0 p5 [3 `: H/ @- N 虽然曾经遥遥领先竞争对手,但RIM却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沦落到如今的这番境遇。几年前,他们还是智能手机世界的主导: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黑莓的拥趸。但在竞争对手相机崛起后,RIM却反应迟缓,屡次错失机会。
' R+ |3 F9 s; \# N* D
: E0 W- k9 Y" V! b4 u/ r6 f' a 就在上文提到的董事会议召开前几个月,海因斯和拉扎里迪斯还陷入了另外一场战略僵局,但那一次,他们共同的对手变成了RIM前联席CEO吉姆·巴尔西利(Jim Balsillie)。
+ Z/ K! z4 V% y# b1 z0 }9 ?
' F Q' r. Q. q" h2 W, Z j4 Q" t4 A 巴尔西利设想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让运营商推广RIM的BBM即时通讯服务,以此取代短信。这是一项全新的计划,如果RIM让BBM兼容其他品牌的手机,便可收取费用,从而获得新的利润来源。: Y8 S2 E+ N# v1 N
0 F& ^. ~1 L' o" r6 ^8 H, K- k8 I( ?1 T 但这项计划却遭到了其他高管的反对。就在海因斯2012年1月出任RIM CEO后不久,便在拉扎里迪斯的支持下终止了这个项目。- K: A- i6 B% N
: G+ N8 f( l4 `2 J! z 正因如此,巴尔西利才在几周后退出董事会,并切断了与RIM的联系。他在声明中说:“我2012年3月离开RIM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取消了BBM的跨平台战略。”这也是他首次公开回应离职的原因。
+ ~1 i# H1 T! K& b
: B* L: E0 k( u1 t 拉扎里迪斯则拒绝对董事会的问题发表评论,他本人也在今年3月卸任董事。8 \3 R- b2 C K4 q
. m- E3 Y/ N* J1 F( `# R 如今,黑莓的前景充满了疑问。本周,多伦多投资公司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宣布将斥资47亿美元收购黑莓。但这项要约是有前提条件的,而且需要获得充分的融资。" G! L; l2 [$ [' W( @. a1 n& g3 J" i
2 N2 J6 J4 U) g6 q
黑莓的衰落令一手创立它的拉扎里迪斯倍感痛心。他说在采访中说:“这深深地伤害了我。我不能想象员工们的想法。大家肯定认为,我们可能会分拆出售。滑铁卢会发生什么?加拿大会发生什么?谁能取代它的位置?”( U: l; d3 V( k1 e+ T$ l: G1 M0 a2 G
w1 d0 S% \: V2 t4 c+ F
竞争加剧
) Q0 _% }8 x& F5 `( u: Z; A5 p* M* o; r9 t$ S& H, I
当iPhone 2007年初发布时,拉扎里迪斯正在家里的跑步机上一边锻炼,一边看电视。这款新产品有几个地方让他无法理解。所以,他那年夏天撬开了一部iPhone,并立刻感到无比震惊。他感觉,苹果公司把一部Mac塞进了手机里。, Q. m+ j) B; B; P" z: ^
( ~' }, Z; }- ~5 C5 T
对拉扎里迪斯来说,iPhone完全打破了常规。它的操作系统占据了700MB的内存,整个设备使用了两个处理器。而黑莓手机只有一个处理器,内存也只有32MB。与黑莓不同,iPhone具备功能齐全的网络浏览器,所以势必给移动运营商的网络造成压力。而RIM则使用了限制数据流量的简化版浏览器。
3 l0 x1 m( r, r% N: T
1 K8 z$ p2 b5 r x “我说,‘AT&T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东西存在?这会让网络瘫痪。’”拉扎里迪斯回忆道,“事实上,之后的确出现了网络瘫痪。”
* u! a, Q+ H, C. o; W! H* p2 G
' V5 c2 _$ a. u7 Z- u2 _7 i 在公开场合,拉扎里迪斯和巴尔西利都很轻视iPhone,还会抨击它的缺点,例如电池续航太短、安全能力不足而且最初缺乏电子邮件功能。这让他们成了外人眼中的自大狂。“这是一种营销手段。我们故意拿自己的长处跟他们的短处比。”拉扎里迪斯解释说。
6 f" l, z8 O. X7 C" j- j
. ^6 N0 s5 ^* D+ E$ j! u: f 但在内部,他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据拉扎里迪斯回忆,他曾经对员工说:“如果这种产品形成气候,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变成了Mac,而不是诺基亚。”
" ~9 Y, S/ U: u; h' p) Y0 _( T1 k% h% @0 h( V
RIM很快就得到了与新对手竞争的机会。由于初期没有得到iPhone的销售权,Verizon无线的高管在2007年6月联系到RIM,询问他们能否开发一款“iPhone杀手”。这款产品必须具备触摸屏,不能用物理键盘。Verizon承诺将为美国的发布活动提供鼎力支持。# Y5 h A/ u$ l! u9 b
: t" L, v; y5 W% ^* p0 P& a% ? RIM高管抓住了这次机会。巴尔西利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将此称作是自从双向电邮寻呼机发布以来,RIM最重要的战略机会。
% o4 n3 u5 ]3 o6 O j. y+ A- m9 V } q8 w# ~; \9 c: f4 }# H
这款产品就是黑莓风暴(Storm)。这是该公司当时最复杂、最有野心的一个项目,但参与该项目的一位黑莓前高管称,该手机的技术还不够完善。2 v5 O/ m) ^8 A
) A$ d* C3 m+ M 产品发布推迟了好几个月,在2008年美国感恩节前正式开售。但用户却怨声载道,纷纷抱怨触摸屏反应迟钝,毕竟那款产品只是用了一个处理器,所以难免运行迟缓。巴尔西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声称这款手机的发布将“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它的实际销量却落后于iPhone,退货率也居高不下。$ L+ F2 j: j$ F2 ]9 |% s' }# }
Y" [7 e* Z6 W- B. t6 ~, m 风暴手机似乎并没有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为RIM当时正处于全球扩张阶段。2009年,《财富》杂志还将RIM誉为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公司。风暴发布一年后,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列出的全美消费者计划在未来3个月购买的5大智能手机中,有4款来是黑莓。0 G" g- }8 h7 h
7 i0 P+ Z! I; B( I% y. L { 但风暴的确未能实现Verizon的预期,而RIM也很快停售了那款产品。于是,Verizon转向了谷歌的新操作系统Android,并在2009年大力推广摩托罗拉Droid,同时削减了黑莓的营销预算。Verizon在“iDon't”营销战略中重点强调了iPhone和Android的不足,以此突出Android的优势。
& {- M! }$ Q, N% Z. f% G& [; T, o ?" P5 x6 H
不过,Andorid平台并没有伤及苹果,反而是抢占了Palm和微软的份额,RIM也很快受到波及。根据comScore的测算,到2010年12月,Android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一年前的5.2%增至23.5%,RIM却骤降10个百分点,至31.6%。2011年末,Android的美国市场份额更是飙升到47.3%,RIM仅为16%。
0 h+ R# S; l% A# u2 y0 X; N5 C Z- M. _
用户流失9 K0 a8 @3 W+ c1 H; s
6 Y* i/ \& B h( ]: ?" D
RIM在“后iPhone”时代陷入了战略困境。RIM前全球销售执行副总裁帕特里克·斯宾塞(Patrick Spence)说,整个行业“都有点精神分裂”。就连运营商也改变了对流量数据包的态度。
+ E7 ?- J: M# m6 f. v3 O& g
# b$ f. f1 \- L0 \ r" E. O 既然游戏规则变了,RIM当然也应该使用新的工具。在风暴手机发布后的那个夏天,拉扎里迪斯收购了Torch Mobile,这是一家专为手机开发网络浏览器的软件公司。
5 q5 B+ B' W: m0 B+ L
$ ?) ^6 ?% }% Q! `2 _2 @' B 但要把Torch浏览器移植到RIM的系统中却并非易事。RIM采用Java语言,操作系统也是1990年代开发的,而苹果公司和Android系统使用了最新的软件平台,更容易开发对用户友好的界面。“这说明我们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发展。”拉扎里迪斯说。为了生存,RIM必须改变基因。
0 z: G" L% [8 E2 |! N; F3 q$ n( s# I) e3 O3 ?0 d
该公司高管认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改造公司。多年以来,他们成功抵御了众多对手的挑战,而苹果公司偏激的谈判策略使之疏远了很多运营商,iPhone也似乎无法撼动RIM的忠实用户——企业和政府。于是,RIM开始着手解决技术问题。
$ S! r1 T! O5 {+ T) j ^4 `- T" B# d, w
但智能手机用户很快把注意力转向了软件应用,而不再单纯看重硬件。RIM发现很难适应这种转型:企业偏爱的功能未必能吸引普通大众。# Z: K: ?9 @& g3 s$ c* \6 t, q# f
5 r4 n/ w* y P( \
然而,事实证明,如果想要同时满足消费和企业用户,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当RIM高管在针对企业用户的设备中增加了摄像头、游戏和音乐应用后,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大企业客户不希望在商务手机上出现个人应用。) O5 `( y' G) G7 o2 Q4 J/ q
; |$ L' E# o; T1 r
与此同时,普通消费者对电池续航时间和安全功能也并不在意,他们想要的是应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对外部开发者更加友好,而黑莓的Java语言在技术上更加复杂。
# U' B+ m) W1 A. a4 P$ f# I+ g4 j) y/ i0 g' _; k
与用更现代化的语言开发的应用相比,黑莓应用显得很丑,而测试应用时使用的模拟器也无法再现真实的体验。另外,RIM还对开发者施加了严格的限制,扼杀了创造力。“开发者渴望的是拥抱,不是控制。”黑莓应用开发商Wmode创始人特里沃·尼姆吉尔斯(Trevor Nimegeers)说。结果,Instagram和Tumblr等热门应用都不约而同地绕过了黑莓。+ E/ [" J3 w9 { f
, I3 b$ c* H) n3 [& W* Q 意见分歧+ ` ?# }: W9 H% @
" f9 ?$ B. [% X |; y
RIM早期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企业架构。很少有公司会任命两位CEO,但黑莓的方法却奏效了——拉扎里迪斯负责生产手机,巴尔西利负责销售手机,他们二人精诚合作,业绩不俗。
1 C2 |: O) W) m9 {8 a0 H+ ~$ W# q+ U' ]: u
但除了高管团队外,公司内部却并不总是那么和谐。随着年收入突破200亿美元,这种架构有时会导致决策难以制定,责任和权利划分不清。这也拖累了RIM的发展速度。5 n( R5 u$ Z) X9 H; G/ R" G1 h
! c4 J v+ n5 y" b, F, E6 P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一些有可能引发改变的用户反馈会在中层管理人员那里消失,因为高管们不愿把它呈献给拉扎里迪斯。
! x* C- M9 f) O I; k* ?
2 ~. O% M' x* K) D' g$ `% E6 U 当COO拉里·康利(Larry Conlee)2009年退休时,RIM又失去了一股重要的粘合力量。康利的权利很大,他负责决策和产品规划,还建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很多内部人士认为,他的离开导致RIM的散漫风气盛行,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RIM前副总裁亚当·贝尔谢(Adam Belsher)说:“没有一个真正有话语权的高管来确保产品按照计划开发。”
' S( Z' M) r7 e! X; J/ M+ C6 i& l9 I( A9 [$ T6 H4 t/ l
在长期固守自己的技术后,拉扎里迪斯决定从外部寻找新的优势。2010年,RIM宣布收购QNX软件公司,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黑莓10操作系统。+ j O" V0 H: Y) w
/ g& q: x8 R$ v u6 j) I QNX的系统被用于紧急呼叫中心和宽带服务等工业领域,RIM的领导者认为,该公司的技术很适合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p/ ~! P t. W' _
; ]/ U ^6 P1 e* M' x6 W
拉扎里迪斯决定遵循《创新者困境》一书的建议,在内部组建小团队来开发颠覆性的产品,而不必受制于整个组织。于是,它让QNX独立发展,专心开发新系统,让现有程序员继续设计黑莓7系统。
+ f7 f0 S$ R( Q$ h
! F5 Y3 V7 {" S% c. f+ i6 f/ s 但RIM必须首先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想要用QNX彻底改造黑莓,应当如何去做?是否应该移植旧的Java应用?还是完全重写所有代码?如果放弃Java,第三方开发者该如何是好?
/ Q8 P: ?$ V0 u7 w: O7 B6 K5 {0 V1 R$ X, p+ `: J1 h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管理层整整讨论了一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他们最终决定:从头开发黑莓10。于是,新团队开发新系统,老团队开发老系统,公司再次陷入了分裂。. X4 z* N- w! U
% w. O6 _; H) W/ c
PlayBook之殇; n! ?+ {4 W3 W! O. M$ \. f
" S. ], V' E( d2 x$ ~/ N QNX团队的第一个任务是为PlayBook平板电脑开发系统。拉扎里迪斯将此视为黑莓10的先驱。“这让我们的开发者体验到了QNX的力量和典雅。”他说。
6 x/ Q* {8 j- @& x# x
2 j# ?4 j9 l, C, y( N' M1 U( x 但QNX团队却不堪重负,必须调用公司的其他资源才能完成PlayBook。后来的黑莓10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这款平板电脑的发布时间也从2010年秋推迟到2011年4月,销量十分惨淡。它很难对RIM智能手机起到什么补充作用,而且没有电子邮件、联系人列表和应用。RIM再次失误:优秀的平板电脑都是独立的设备,而PlayBook却不是。. q* Y+ e: f, O. t1 t; N" V
5 x) s% p# P6 q) X+ O; q 有些人质疑PlayBook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失误,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而将QNX独立出去同样在公司内部创造了对立情绪,打压了员工的士气:没有加入该团队的人会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
% s# }; s; ?" m- D& z0 _& i r8 W1 z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一流的智能手机,导致黑莓的份额不断遭到iOS和Android的蚕食,尤其是在美国市场。2010年12月,Verizon宣布投资4G LTE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手机上网需求。2 B0 n3 f0 s5 m
. x1 w& r# g8 \$ u
RIM在4G手机领域所作的努力就是黑莓10,但它却尚未做好准备。RIM高管试图向Verizon传递这样一种信息:4G技术的效率不及3G,该公司的Bold手机完全够用了。然而,这却令黑莓丧失了重要的营销渠道。& \1 n( r& n! v( A$ x0 z O. H
+ t/ }2 P' w0 j& I0 W5 U+ d% d
PlayBook的失利和黑莓10的推迟还从其他方面对RIM构成了打击。
9 a/ n/ a6 H! ]8 e) _$ o" M) ?( y0 b* E9 b# v' I8 X* Q
多年以来,RIM CTO大卫·雅克(David Yach)和拉扎里迪斯的合作都很密切。但雅克却开始质疑公司准时开发产品的能力,但他的观点并没有被采纳,这让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排挤。随着合作关系的破裂,雅克也于2012年初离开了RIM。( o! y) E- X* _0 p
" o& T, \1 b- C" W- z
在这一系列因素的打压下,2011年成了RIM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品牌声誉受损,股价也出现暴跌,从2月的69加元下跌至年底的不足15加元。
+ O6 T. l) ?3 [8 H6 K2 o: B X9 G. Z# _0 _7 f1 {8 A
巴尔西利、拉扎里迪斯和董事会倍感压力。2012年1月,他们二人辞去联席CEO的职位,将帅印交给了海因斯——这位德国高管之前负责该公司的手机部门。7 b: _; Z3 m A; b" R/ o N. I
, |* h( Q, q9 p& z/ d 海因斯上台后,黑莓10的发展问题立刻成为了争论的焦点。最初的战略是首先发布全触控版本,因为该公司的黑莓7全键盘手机销量仍然不错。但到了2012年,黑莓7手机却出现疲态,因此,拉扎里迪斯认为应该把重点转向键盘设备,以便满足黑莓铁杆粉丝的需求。
& k! G8 Z5 g1 N
/ v2 j/ h; P4 }2 X/ _ 他对公司高管说:“这是我们的衣食来源,是我们的标志性设备。键盘是人们购买黑莓的重要原因。”但知情人士表示,海因斯领导的新管理层却固执己见:“他们认为全触控才是未来的趋势。”
# W6 O4 W6 M6 d% ] O6 E
) D- u: ^& Z: _6 p 对拉扎里迪斯来说,放弃自身的优势,孤注一掷地吸引消费者购买新的触屏设备太过冒险。于是,他便在去年的董事会议上摊牌,最终,管理层同意继续开发Q10键盘手机,但Z10全触控手机却会率先发布。
- E; p! }* l4 N/ Y
6 x" b& v! u/ d" M& i- H$ O 等到第一款黑莓10设备今年1月发布时,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两年的周期太过漫长——很多RIM内部高管也认同这一观点。# p$ n i X# ]4 k5 A' P9 C
5 b9 h- ^- `) o “收购QNX是正确的决策,”斯宾塞说,“但我们的速度太慢。大家都低估了开发新系统的难度。”
9 j# }" S, h* S- J: j- a5 t
# S+ }3 V5 S3 r BBM计划" P+ y/ h4 @9 B" @+ V( |9 _8 f
+ Y/ J g! V8 l4 b O 20年来,巴尔西利和拉扎里迪斯建立了成功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了二人的长处。他们早年共用一个办公室,甚至互相知道对方的语音邮件密码。
# t3 | o( k; ]7 Q9 r+ w+ i5 @ X
随着RIM的成长,他们搬进了不同的办公楼,但每天都会说上几次话。“他们之前的关系比我跟我妻子的关系还好。”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说* L: \; p# e8 N7 g$ r: ?
. o3 r) x7 X2 R& K( P% [$ o- x3 S 但他们二人个性不同,而且在生活中往来不多,离开办公室后便很少沟通。 V4 K" _* H1 l6 W- e
, b1 ^* C3 Z3 H3 b; b
对拉扎里迪斯来说,科学既是工作也是爱好。巴尔西利却比较急躁,喜欢竞争,爱好体育,经常大发脾气。他甚至认为,这种强势是必须的,因为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和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也都是这样。“你告诉我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打造一家年营收200亿美元的公司?”他曾经对同事说,“如果我是老好先生,肯定会害了黑莓。”2 p% {; g+ C6 U' C8 k
; m V+ N9 Z ?* ]/ T# E+ V
但他们二人很少在关键的战略决策上出现分歧——直到去年的一次会面,才改变了这一切。拉扎里迪斯认为,黑莓10将带领RIM复兴,但巴尔西利却不太确定。
: _2 l0 K+ D3 Z) M4 i
b. k- ?0 G' n x3 M' }0 W 巴尔西利担心,谷歌已经借助Android操作系统让智能手机成为了普通的消费品。2011年,移动运营商甚至警告他,如果不下调售价,就有可能降低黑莓的订单。
# z) F2 U1 |0 v6 I& [7 M; s2 S
" s% p3 U+ ?2 p; W" W6 K 于是,巴尔西利开始谋划另一个计划。这个想法源于RIM服务部门主管阿隆·布朗(Aaron Brown)。2010年,该部门每季度都能通过向移动运营商收取的费用创收8亿美元。运营商希望免除这些费用,因为谷歌和苹果都不收费,但RIM却不肯松口。巴尔西利尤其坚持继续收费。但公司高管都知道,硬件设备上的弱势地位势必给服务营收施加压力。
+ i* Q! i2 T5 Q {
6 D1 j- q( c7 V$ l" B, M3 Y: f 即使是在2011年的糟糕表现之后,RIM依然拥有很多优势,包括与全球顶级运营商的密切关系。他们还有BBM即时通讯服务。9 x3 v# S, O' E& E/ M' H2 T/ K
. I' B7 w* m# G: T G: k5 w RIM 2005年推出了BBM应用,可以直接用PIN码与其他用户通讯,而不必借助电子邮件。这是首款针对移动设备设计的即时通讯服务,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它可靠、免费、随时在线,而且信息长度不受限制。由于PIN码是随机分配的,所以也增强了隐私性。这也让BBM在一些民主程度较低的国家广受欢迎,推升了黑莓手机的销量。
3 W8 K7 ^' ~1 A3 g9 V7 a$ T
5 f( Y% U. i1 V BBM开发者还增加了一些吸引用户的元素。例如,用户可以知道信息是否已经顺利送达,以及对方是否已经看过信息。如今,BBM的月活跃用户达到6000万。# y+ b" z7 p( T
; ^7 w8 `1 x6 h' U9 L: ]
但BBM只能在黑莓手机上使用,而随着苹果和Android的崛起,BBM的模仿者也相继涌现,包括黑莓前员工泰德·莱温斯顿(Ted Livingston)创办的Kik,这款服务已经拥有8500万用户,超过了BBM。WhatsApp的规模甚至更大。莱温斯顿说:“即时通讯是移动领域的杀手级应用。我们认为,这一领域将走出一家与谷歌或Facebook规模相仿的公司。”
7 Q- |% ?- L; T6 x/ @2 u( q3 k: z+ s. i- q$ @0 ~
RIM的布朗认为,应该专注这一机会。于是,他便提出了让BBM兼容其他移动平台的建议。巴尔西利深受吸引:为什么不让运营商把BBM推介给所有用户,而不必在乎他们使用的是什么设备呢?- \% g* H0 u3 V% P* e" ]& g4 U# j* I, m! C
( x' {2 C0 X1 t$ h. h# o 由于即时通讯服务和其他的OTT应用可能蚕食短信营收,因此多数移动运营商的高管都对这类产品不感兴趣。6 f7 Y9 x' s+ o! S0 M
/ c* _$ @+ B& D5 Z! u' L6 {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运营商甚至合作开发了RCS(富通讯服务)平台,允许用户相互发送文本、视频、游戏和其他数字信息。但这个项目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沦为了“僵尸技术”。
r! m5 a+ A9 a9 `
5 ^4 {2 X3 X/ E+ R, _! M 短信2.0
4 J+ l/ Z0 _# k$ l" ]/ z; z( w' ~/ V d h" x
巴尔西利认为,运营商可以把BBM作为他们自己的升级版短信服务,借此获取收入,并为RIM提供一些分成。他称之为“短信2.0”。为了接触到数量庞大的非黑莓用户,黑莓甚至同意降低服务费。1 S7 e+ K* x/ l- S
, m: d) t4 e5 \5 m6 k8 O6 _ 他和布朗讨论了多种选择,例如,运营商可以将BBM作为传统的通话和短信套餐的一部分,提供给入门智能手机用户。由于具备丰富的功能,所以BBM还可以为用户节省不少数据流量。; V4 k0 G3 N, w" @ Z7 X# y; b
4 W/ x; ?0 m5 V
或者,运营商可以提供价格较高的套餐,并在其中包含BBM和黑莓的其他服务,包括1GB的云存储空间。运营商之后可以通过BBM出售广播等额外服务。这可以加强运营商的用户忠诚度,因为用户无法轻易将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转移到其他运营商。
2 b" m- q o$ r' z6 y% d
; S4 k* z. r8 P4 P 短信2.0计划与RIM的发家史不谋而合,他们当初就是凭借着与运营商的合作和收入共享协议发展起来的。这有望把BBM打造成主导市场的聊天服务,并让黑莓品牌再现辉煌。) f* }$ k4 f/ R( V/ E7 V
$ o1 t" n' A& J% E( j3 i, `
到2011年中,有好几家运营商都对巴尔西利的计划给出了积极的反馈。他将短信2.0称作是黑莓的首要战略。
0 y( ~" [) i9 y/ ?! q4 G
' c7 H8 Q6 h, _' W6 S 为了完成这项战略,RIM收购了LiveProfile等多家公司。这项服务拥有大约1500万用户,并与苹果公司和Android展开了合作,为BBM提供了平台入口。0 V) Q) s! r0 s7 v& o* l
/ d+ Z( m7 M( [) v* H5 S9 v# @ 但公司内部对这一计划再次出现了分歧。以海因斯为首的一派认为,BBM仍是黑莓手机销量的重要推动力,如果兼容其他平台,可能会对本来就疲软的手机业务构成更大挑战。很多内部人士认同BBM的跨平台战略,但认为应该等到黑莓10发布时再部署这一计划。巴尔西利和他的支持者认为,那时可能为时已晚。
& V0 j5 A$ g& S8 J$ l/ z1 D( M2 Y8 f1 h9 |
“公平地说,所有人都担心手机销量可能会下滑。”RIM前高管斯宾塞说,“但无可否认的是,运营商的短信收入正在萎缩,他们在寻找解决方案,而这有可能就是他们寻找的方案。”
* V. B( k% m: ~
: P2 O! x6 e+ V9 P. p' @ 一位前高管认为,巴尔西利高估了软件的创收潜力。而海因斯和他的团队也开始在内部扼杀这项计划。
4 C; i/ u# [3 h9 ?; b; y! Q/ j0 [ L3 p
具体到拉扎里迪斯,虽然他支持让BBM兼容其他系统,但也担心由此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与其他人一样,他也担心手机销量下滑。1 u! J% k0 ]- h* g
d- g S5 }/ s9 m6 |; u( R
但巴尔西利却对短信2.0计划自信满满。在2011年末与12家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CEO沟通过后,他相信至少能与一家美国大型运营商签约——知情人士称,AT&T对此很感兴趣——西班牙电信或另外一两家欧洲运营商也可能支持这个项目。他认为,这足以吸引其他运营商也支持BBM。' f2 F! G; y0 k0 c# o( P; ~
# ~8 M) c6 }6 G" d" Y2 _ 但阻力却有增无减。而迫于管理层的改组压力,他们也在2012年1月把CEO的帅印交给了海因斯。几周后,在拉扎里迪斯的支持下,海因斯取消了短信2.0战略。一位知情人士说:“我们必须推出黑莓10,不能分心。其他所有事情都被搁置了。”
/ m0 C- ?7 [6 U- b( w
# o6 `4 {+ X% B6 k n 海因斯拒绝接受当面采访,但同意接受书面采访。在被问及为何搁置短信2.0战略时,他说:“市场上有太多的即时通讯服务,我们希望小心行事,确保我们能够提供独特的产品。”
' a+ h& o* Y% i; `
* i$ l, @5 e0 m, x' M9 d' g 已经不再担任管理职位,但仍然是RIM董事的巴尔西利曾经呼吁董事会重新考虑此事,但其他董事都支持新CEO的决定。巴尔西利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他于3月末黯然离职,随后卖掉了所有股票。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离职的原因,甚至包括他的老搭档拉扎里迪斯。
. f" t. v- t1 X3 p9 }' t. c" w
9 |5 F) r% k* @ l0 J: H 黑莓上周的确面向iPhone和Andorid推出了BBM应用,但只是一款独立应用。而当年支持短信2.0战略的人大多已经离职。
0 t2 ?) ^) K: M3 v+ f2 Y" I
$ i& o/ ~3 o% _( d) X 发布失败$ G1 K0 h- ~5 O
% P. ]: k, N# K0 T! x& N$ ]
最后,在iPhone发布6年后,黑莓10终于在今年1月姗姗来迟。外界对Z10评价不错,曾经预计黑莓注定失败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伯格(David Pogue)在评测文章的开篇写道:“对不起,我错了。”但8个月后,由于库存积压而导致的资产大幅减记,宣告了这款产品的失败。6 G/ E7 i( G) V& J# C& C# L
. R A, \: W0 ~
黑莓的营销战略模糊不清,令人费解:在“超级碗”橄榄球赛期间播放的广告并没有解释这款产品的独特之处。知情人士称,在正式播放前,甚至连该公司的董事都没有看过这些广告,“不断向前”的口号也令人难以理解。首发现场冷冷清清,与新iPhone上市时的长龙形成了鲜明对比。3 G4 V$ c X& Q$ H2 T8 i2 A, j. k
$ O/ q' K6 ^9 a F
市场再次发生了变化,在一个复杂的操作系统随处可见,手机价格越来越低的年代,Z10几乎没有什么需求。作为黑莓的一大优势,物理键盘也没有出现在首款黑莓10设备上。
/ @. e4 |* k1 {$ h3 X1 p( U* I* E! V; L. f
“仍在等待黑莓发布新手机的人都渴望物理键盘。”标普分析师詹姆斯·摩尔曼(James Moorman)说,“但他们却推出了触屏手机,想要触屏手机的人早就走光了。”
! T" o! A5 W+ q8 Q( `0 Q/ w+ ]: U1 ?2 a; u) M2 H: d
事实证明,巴尔西利和拉扎里迪斯都是对的:要在已经实现商品化的智能手机市场展开竞争十分困难。不过,销售惨淡还源自其他一些原因:有知情人士透露,即使是年轻的销售员,也要花费差不多1个小时才能掌握这款产品的推介方式。除此之外,很多黑莓的老用户发现新系统与经典黑莓系统差异过大,而且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卖点。
, D2 |; i, A: K m9 a6 b
: E0 ~& `3 M; l# \3 m% p2 r 与此同时,该公司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的速度也开始放缓。在发现必须要为新系统重新编写软件后,开发者也纷纷放弃投资。- w# F+ r% V$ y$ @5 P
3 _) z3 h; U8 ?, |/ z
“我们过去两年的决策都是在一个动荡、充满竞争且不断变化的市场背景下做出的——目的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至关重要的技术。”海因斯在回应有关黑莓10的问题时说。虽然他将黑莓10的发布会称作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并且改造了公司”,但他也承认,这的确“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O1 [/ U8 F2 H
0 m7 l/ n2 ^$ E0 S% j3 M, v4 ^
而拉扎里迪斯并没有完全放弃这家他在29年前创办的企业。他仍然持有黑莓的少数股份,还有传言称,他也参加了收购黑莓的财团。, f# i" m- }' h' s7 b- T4 s2 s
" N- w# C1 A) M6 j
拉扎里迪斯拒绝发表回应,但他显然认为,黑莓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 ? u, d1 I* _- F7 K# I8 Z- o/ F, y; A2 B3 ]
“很多公司都会经历周期。英特尔经历过,IBM也经历过,苹果同样经历过。我们的工作就是重塑自我,我们都相信黑莓10可以做到这一点。”他说,“曾经预言IBM和苹果出局的人最终都错了。我相信,他们对黑莓的预言也是错的。”, I3 _) Q6 h: {8 h6 f) y
7 x9 ^3 U, Y/ b% }3 a' o
中国计划2 p/ T/ m' v6 Y% \" `
2 |8 d/ J2 ~+ @0 n1 c& \' a
黑莓曾经制定过很多颇具前景的内部计划,但最终都被搁置,与中国公司合作在亚洲销售无线网络系统便是其中之一。& w3 k+ T% E8 f: h8 [& R5 [
4 d' v6 ~7 o. c5 n 2010年夏,RIM董事长芭芭拉斯·蒂米斯特(Barbara Stymiest)和时任联席CEO的巴尔西利联系到中投公司,希望与之成立合资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巴尔西利在2011年与中投达成了初步协议。根据该计划,北京批准RIM成为官方无线操作系统提供商,而在此之前,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基本对国外竞争对手关上了大门。+ I, I' @+ \5 \) x9 x1 U
7 ^# M2 t+ t' B5 n: y# W
新成立的公司将由中投、RIM和一些中国手机厂商共同持股。该公司将销售中国制造的手机,并根据授权协议使用RIM的核心软件。1 n. V3 I9 f# ]1 r% _7 k$ l
/ ?9 D/ y& I7 B
“北京方面很希望达成这笔交易。”知情人士说。( v- y B) |8 N& }. I+ w
4 T8 w. m& x; h 巴尔西利将此视为打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契机。但据内部人透露,时任联席CEO的拉扎里迪斯和多位董事担心,这可能会导致公司分散精力,无法集中资源开发黑莓10手机。7 Y% Q0 Z. J& N0 m0 L) ^1 h6 a
; }7 I+ g- d2 s7 B
RIM高管对中国战略讨论了将近两年时间,而潜在亚洲合作伙伴却都被蒙在鼓里。“我们没有听到任何消息,整个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一位接近中国合作伙伴的知情人士说。
! w0 _, z- t5 U0 j$ g* x% C# d/ H3 C
6 E: [9 q7 T( K5 ~ 就在海因斯上任后不久,中国计划就被搁置了。但海因斯拒绝对此置评。 |
|